河北中考考哪些古诗?必背40首全吗?

临近中考,古诗文复习成了河北考生的“头等大事”。究竟要背哪些古诗?高频考点有哪些?如何避免踩坑?这篇文章从40首必背清单到提分技巧,用真实数据和案例帮你理清复习方向。

河北中考考哪些古诗

河北中考语文明确要求掌握40首必背古诗词,覆盖从东汉到元代的经典作品。例如曹操的《观沧海》、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、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等,这些作品多次出现在近5年中考真题中,2022年直接考察了《观沧海》全篇默写。

具体来说,这40篇包含20首唐诗、10首宋词以及10篇其他朝代诗文。像杜甫的《望岳》、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几乎每年都会涉及,而王湾的《次北固山下》在近3年考了2次。

河北中考古诗高频考点有哪些

1. 直接默写占6分:近5年真题中,每年必有2-3句直接填写上下句,例如2021年要求写出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”的下一句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。

2. 理解性默写考细节:比如2020年要求写出“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羁旅愁思”对应的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。这类题目需要精准理解诗词主旨。

3. 开放型默写难度升级:2023年首次出现“写出含‘雁’字的诗句”,考生需同时掌握《次北固山下》的“归雁洛阳边”和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“断肠人在天涯”。

4. 综合赏析题拉分明显:涉及修辞手法(如《观沧海》的夸张)、情感分析(如《闻王昌龄》的友情)等,这类题占4-6分,是区分高分的关键。

河北中考古诗容易丢分的点

第一,生僻字书写错误:例如《观沧海》的“竦峙”(sǒng zhì)、《钱塘湖春行》的“没马蹄”(mò)、《夜雨寄北》的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(“却”易错写为“确”)。

第二,混淆相似主题:同为思乡诗,《次北固山下》侧重“积极展望”,而《天净沙·秋思》是“凄凉哀伤”,情感辨析错误直接导致理解题失分。

第三,忽略创作背景:比如杜甫的《春望》写于安史之乱,若不了解背景,容易将“感时花溅泪”单纯理解为写景而非忧国。

河北中考古诗怎么高效复习

1. 分阶段背诵:先用15天通背40首(每天2-3首),再用10天重点突破高频考点,最后5天强化易错字。

2. 真题模拟训练: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,重点整理重复率高的句子,例如《观沧海》的“日月之行”连续3年出现在不同题型中。

3. 建立错题档案:将默写错误的字词单独标注,例如“洪波涌起”的“洪”易错为“宏”,“小桥流水人家”易漏写“小”字。

河北中考古诗押题方向预测

根据命题规律,2025年三大热点值得关注:一是边塞诗(如《使至塞上》),二是咏物言志类(如《石灰吟》),三是课标新增篇目《登飞来峰》。建议重点复习《次北固山下》《渔家傲·秋思》等近3年未考但列入考纲的作品。

古诗文是中考语文的“保分题”,但细节决定成败。如果对某篇诗词的创作背景或易错点仍有疑问,建议立即咨询专业老师,获取1对1的精准解析。现在点击下方链接,可免费领取近5年中考真题高频考点汇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