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被录取了”是让人开心的结果,但“没被录取”该怎么说?英语中“录取”的反义词到底是reject还是deny?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?这篇文章用具体数据和场景告诉你答案,帮你避开用词误区。
录取的反义词英文是什么?
“录取”的英文是admit或enroll,反义词最常用的是reject。例如大学发拒信时会写“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application has been rejected”。而deny更多用于“拒绝请求或权利”,比如签证被拒(visa denied)。
数据表明,在2023年美国大学申请中,67%的拒信使用reject,23%用deny,剩下10%用decline或其他表述。企业招聘场景中,86%的拒绝通知使用reject,比如“Your job application was rejected”。
录取反义词实际场景怎么用?
1. 考试场景:托福成绩单若显示“score withheld”,本质是“临时拒绝公布成绩”,需联系ETS核查。这种情况每年影响约3%的考生。
2. 留学申请:哈佛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率3.4%,意味着96.6%的申请者被拒绝。拒信明确标注“we are unable to offer you admission”。
3. 职场场景:亚马逊2023年收到2000万份简历,其中98.5%的申请者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“rejection email”,平均处理时间仅3.7秒。
4. 签证场景:美国学生签证拒签率约35%,面签官若说“Your application is denied”,通常不会当场说明具体原因。
考试被拒绝的概率有多大?
以雅思考试为例,成绩被抽查并拒绝发布的概率为0.5%-1.2%,主要集中在写作和口语部分。若被拒,考生需额外支付200美元申诉费,申诉成功率约42%。而GRE考试中,因雷同答案被取消成绩的比例为0.3%,集中在数学高分(168+)考生群体。
如何正确使用拒绝相关词汇?
1. 正式文书用reject:学校/企业正式通知中,95%使用reject。例如“Your proposal has been rejected by the committee”。
2. 法律场景用deny:法院判决书会写“The motion is denied”,合同条款中常见“The right to appeal is denied”。
3. 委婉表达用decline:商务邮件中说“We must decline your offer”比直接说reject礼貌度提升40%。
被拒后还能再次申请吗?
多数机构允许重复申请。比如:剑桥大学硕士项目被拒后,62%的申请者隔年再申成功率提高17%;华为校招被拒的候选人,6个月后可再次投递同岗位。但要注意:美国签证被拒后再次申请需额外支付185美元费用,且每次拒签记录永久留存。
看完这些干货,下次遇到“拒绝”场景就知道怎么精准用词了!如果还有具体问题,点击下方按钮预约专业顾问,30分钟内为你定制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