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写通知书怎么录取?会影响录取结果吗?

最近不少考生发现,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竟然是手写的!这事儿直接冲上热搜,大家既好奇又担心:手写通知书靠谱吗?会不会影响录取结果?别急,这篇文章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清楚。

手写通知书怎么录取

先说结论:手写通知书只是形式创新,完全不影响电子录取流程。陕西师范大学其实从2007年就开始这么干了,到2024年已经坚持了18年,每年5200多份通知书全靠人手书写。

录取流程分两步走:第一步考生信息早就录入系统了,电子档案7月15日前就完成投档。手写环节纯粹是在正式打印录取通知书前,由10多位退休老教授和书法家花15天时间用毛笔誊写,最年长的书写者都91岁了。

手写通知书制作要多久

1. 团队组建:每年组织20-30人的书写团队,包含老教授、书法家和校友。光是2024年就有10余位退休教授参与,年龄最大的老教师已连续书写18年。

2. 耗材准备:每年要消耗30多斤宣纸,200多支定制狼毫笔。为防止晕染,每张通知书都经过特殊涂层处理。

3. 书写过程:每个书写者日均完成80-100份,5200份通知书需要15天才能全部完成。2024年还新增了二维码防伪技术,每份通知书单独编码。

4. 核对环节:每写完20份就要专人逐字核对,确保姓名、专业等信息零差错。遇到生僻字还要提前联系考生确认写法。

为什么要坚持手写

这事真不是搞噱头。校方每年投入20多万专项经费,光装裱用的绫绢就要定制400多米。老教授们伏案书写时,手边常备着救心丸和降压药。

从文化传承看,通知书采用唐代碑林字体,每份都是艺术品。2024年新版还加了凸版印刷校史图案,把百年校训"厚德积学"嵌进纹样里。

更重要的是仪式感。去年有考生特意带着通知书去碑林拓片,把大学第一课变成了文化体验。这种温度,冷冰冰的印刷体根本给不了。

收到手写通知要注意啥

1. 验收重点:先看校长签名和校章是否齐全,今年新增的防伪水印在阳光下会显现"SNNU"字样。

2. 信息核对:虽然出错率低于万分之一,但还是要逐字检查姓名、身份证号、专业名称。2023年有份通知书因"彧"字写法问题重写了3遍。

3. 保存技巧:建议收到后先扫描存档,原稿用无酸纸包裹存放。往年有学生把通知书装裱成挂轴,反而导致字迹褪色。

说到底,手写通知书是高校的诚意之举,和电子录取系统双轨运行。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韵味,又不耽误现代招录流程。要是你也收到这样的通知书,先拍个照发朋友圈,然后安心准备大学生活吧!